周至县镇东村弘扬德孝文化厚培文明乡风
优德体育市周至县镇东村围绕“三线五风”建设,创新形式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,深挖“德孝为纲、诚信为本”的乡土乡贤文化,找准与群众的结合点和共鸣点,立足“两项突破口”及“三项载体”,移风易俗倡文明,破除陋习树新风。
一、明晰“一条主线”是根本
围绕“以好家风带村风优党风促政风”这条主线,突出抓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、党性教育、“两学一做”教育,以“镇东道德模范”为示范引领,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行合一,立德行善,树文明新风,传播正能量。
二、抓住“两个突破口”是关键
一是“一纸公约”解难题。今年,镇东村修订完善了《村规民约》,向村里不良风气“亮剑”。特别是在红白喜事中规定红事酒席上不上整瓶酒、整包烟。白事倡导“一碗烩菜”办事,凡被评为镇东道德模范的村民,在老人去世后,村两委会班子全体成员集体参加追悼送别仪式,并由村上对其披红,在全村以示褒奖。为确保《村规民约》宣传教育有阵地,村上投资近500万元,建设了1500平米的大礼堂,只要按照村规民约办理宴席,礼堂免费提供场地、舞台、厨房、灶具、餐具和专业司仪等。现在,节俭办事在该村蔚然成风。
二是一则“家训”传美德。镇东村本着“先入眼,再入心”做实家风家训工作的思路,从3月份开始,镇东村开始粉刷墙体、新栽美化道、墙体喷绘宣传,向村民发放倡议书和公开信,让孝老敬亲、传承家训、勤俭持家的新风尚深入人心。同时,发动全体村民写家训,开展“晒家风、亮家训”活动,邀请书法名人书写优秀家训,统一制作后悬挂村民厅堂。评议家训的过程带动了向善向上的民风村风,镇东村九组10位年轻“孝顺媳妇”创建的“巾帼不让须眉”微信群,成功调解了多起家庭矛盾,带动了一批家庭树立起良好家风,先后被新华社、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。
三、做好“三项载体”是基础
一是先进典型“树”文明。道德模范引领是弘扬好家风促好村风的关键所在。镇东村连续两年评选出镇东道德模范,在重阳节“千叟宴”上予以隆重表彰,敲锣打鼓将牌匾送到模范家中,放大“道德明星”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,使他们成为群众中的明星和焦点。在今年颁奖典礼上,他们邀请全村1066位60岁以上老人言传身教孝道,群众深受教育。同时,在全村各条街道设立善行义举榜,让道德模范光荣上榜,用榜样教化众人。
二是古今乡贤“育”文明。镇东村有尚贤传统,乡贤文化润泽乡间邻里。近年来,他们不断发现、培植、弘扬身边的“乡贤”,用基层优秀干部、身边好人、“五老”、在外成功人士等嘉言懿行垂范乡邻。先后将几十年如一日关心村集体的村老领导管崇龙先生、庞春礼先生推举为镇东“乡贤”,组织全体干部为其授匾,提高群众争当“新乡贤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结合培育“新乡贤”活动,该村突出党员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,先后举办“爱党、爱国、爱周至,争做文明高尚镇东人”主题演讲,引导清明政风。
三是志愿服务“传”文明。“在镇东,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志愿服务”镇东村将志愿服务有效融入信访、维稳等工作,把解决群众问题落实在行动上。村民问题虽小有时却能惹出大麻烦,光靠村干部无法一一化解。他们把一些有精力、有特长、有责任心的党员和热心群众聘为村调解委员会委员,在调解委员会的协调下,一些清官难断的“家务事”迎刃而解,而今,志愿服务已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“连心桥”。
本文原载于优德体育(www.qui7f.com),转载请保留本链接,敬谢!